名师:石家庄一中高级教师陈红艳
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说是历年高考作文最显著的特点,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依然如此。本次作文列举了来华留学生眼中较为关注的“中国关键词”,诸如“一带一路”“广场舞”“共享单车”“空气污染”“美丽乡村”等,都是当下社会热点问题。这与2016年的漫画作文、2015年的“评选最具风采人物”作文一样,都聚焦社会现实,或关注思考家庭教育,或体现核心价值观,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、理解和思考,传达社会正能量。
同时,本次作文又有独特的写作要求和规定。即要求考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,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,这就明确了写作目的、对象,考生在行文过程中要对此有所体现。如果按照提出观点、分析论证式的作文结构形式成文,恐怕不妥。另外,考生所选择的几个关键词要有机关联,如选择“共享单车”“移动支付”“高铁”等关键词,可以从“科技发展”的角度建立起关联,而如果选择“食品安全”“空气污染”等关键词,可以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角度,理性分析、辩证思考。此外,写作要求所规定的“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”,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考生在写作时,彰显家国情怀,体现民族自信和民族责任。
据此,如果想在高考作文上有不俗的表现,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:
一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。从报纸、广播、网络等媒体多了解已经发生的、正在发生的问题,有关教育、民生、科技、道德等问题,广泛涉猎,紧密贴近社会生活。开阔视野,为写作积累素材,确保写作时有话可说,现实性强。
二、提高思辨力。对社会现象或问题的思考能力,直接影响文章立意深浅程度。在复习备考时,除了在日常写作时加强训练,推荐各位考生多阅读主流媒体网站上的评论文章,仔细分析和揣摩其就某一问题的分析角度、思维广度和深度,并在写作中加以实践,力求说理深刻。
三、广泛阅读积累,以期文采取胜。
作文点评:属于“任务驱动型作文”
名师:河北正定中学高级教师李红亚
从命题角度看,此次作文题目属于“任务驱动型作文”,题目限定了作文的读者群体——“外国青年”,明确了写作任务——“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”,自然也圈定了写作的内容范围——“你所认识的中国”。有了明确的写作目标和任务,自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抄袭。
试题可写角度多,开放性好。试题中所给的“中国关键词”有代表中国古代文明文化的“长城”“京剧”,有能够反映当前百姓生活的“广场舞”“中华美食”,有与对外交流发展密切相关的“一带一路”,也有彰显我国国力飞速提升的“高铁”,更有与网络科技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“移动支付”和“共享单车”,当然也有反映中国发展中所遇问题的“空气污染”“食品安全”等等。如此众多的关键词,使试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,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,选择不同的角度、不同的切入点来呈现自己对中国的认识,不容易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。
试题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胸襟、素养。如何将自己的祖国介绍给外国青年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写作者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,反映出考生对国家现状的了解和认识程度。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,缺少对国家现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注,缺少青年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意识,只是读死书,死读书,就很难高水平地完成此次写作任务。这也提醒我们的教师和家长,不能以高考为由剥夺孩子们读书看报、了解时事、关注新闻的权利。
从写作角度说,要想写好此次作文,需根据试题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,有主次有重点地介绍中国,不可面面俱到。情感态度要积极、阳光。